《九章算術》的主要內容及其教育價值
陳金飛
《九章算術》是“算經十書”中最重要的一種,是中國古典數學最重要的著作,還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,是當今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著作,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?!毒耪滤阈g》上承先秦數學發(fā)展的源泉,入漢以后又經許多學者的整理、刪補和修訂,大約于東漢初年成書,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。
一、《九章算術》的主要內容
《九章算術》收有246個數學問題,全書采用問題集的形式,書中每道題都有問、有答、有術(解題的思想方法、公式、法則)。有的一題一術,有的一題多術,有的多題一術。全書分為九章,主要內容分別是:
第一章,方田,計38題,分為兩類:一類是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。如“方田”(正方形)、“直田”(矩形)、“圭田”(三角形)、“邪田或箕田”(梯形)等。這充分說明幾何學是直接從測量田畝的實踐中產生的。方田這一章給出了求以上“田”(圖形)面積的方法。例如第25題指出計算三角形的方法?!靶g曰:半廣以乘正從”。這里的“半廣”是指“底長的一半”,“正從”是指“高”。著名數學家劉徽在注文中用“以盈補虛”的方法加以證明,并配有生動形象的圖(如圖1)。另一類是分數運算法則。內容涉及約分、分數的加減法及分數大小比較,與小學數學分數教學內容密切相關。
圖1
第二章,粟米,計46題,講谷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。先規(guī)定好各種糧食之間的交換率,然后用“今有術”來計算?!敖裼行g”就是比例,是從三個已知數求出第四個數的算法。例如,設從比例關系a:b=c:x求x,《九章算術》稱a為“所有率”、b為“所求率”、c為“所有數”、x為“所求數”。今有術:“以所有數乘所求率為實,以所有率為法,實如法而一”,相當于x=。
第三章,衰分,計20題,以“今有術”為基礎,處理各種按比例分配問題。
第四章,少廣,計24題,講面積和體積的開平方與開立方的問題。
第五章,商功,計28題,講立體形面積計算問題和土方人工計算問題。 “商”是“商量”、“量度”的意思?!毒耪滤阈g》中記載的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是“周自相乘,以高乘之,十二而一”,也就是底面周長的平方乘高,再除以12。這種計算方法與現在的計算公式是一致的。
第六章,均輸,計28題,講根據均輸法納稅和派工的復比例、連比例等比例分配問題,是粟米章、衰分章有關比例理論及應用的發(fā)展。
第七章,盈不足,計20題,通過兩次假設未知量的值,把任何算術問題轉化成盈虧問題來解。以第1題為例:“今有共買物,人出八盈三;人出七不足四。問人數、物價各幾何?答曰:七人,物價五十三。”若每人出8,就比物價多3;若每人出7,就不足4。一般地假設人數為x,每人出錢a1盈b1,出錢a2不足b2。“盈不足術”相當于給出解法: x=(b1+ b2)÷(a2-a1)。
第八章,方程,計18題,講多元一次方程組應用問題解法?!胺健本褪前岩粋€算題用算籌列成方陣的形式?!俺獭笔嵌攘康目偯?,也有計量,考核,程式的意思?!胺匠獭钡拿Q,就來源于此。以“方程”章第1題為例:“今有上禾三秉,中禾二秉,下禾一秉,實三十九斗;上禾二秉,中禾三秉,下禾一秉,實三十四斗;上禾一秉,中禾二秉,下禾三秉,實二十六斗。問上、中、下禾實一秉各幾何?”題中“禾”為黍米,“秉”指捆,“實”指打下來的糧食。設上、中、下禾各一秉打出的糧食分別為x,y,z(斗),則問題就相當于解一個三元一次聯立方程組:
《九章算術》沒有表示未知數的符號,而是用算籌將x,y,z的系數和常數項排列成一個(長)方陣(如圖2,其中已將籌算數碼換作阿拉伯數碼)。這里采取的是自右至左縱向排列?!胺匠绦g”的關鍵算法叫“遍乘直除”,在本例中演算程序如下:用圖2(i)右行上禾(x)的系數3“遍乘”中行各數得6,9,3,102,然后兩次減去右行對應各數,得0,5,1,24。又用3遍乘左行各數得3,6,9,78,減去右行對應各數得0,4,8,39,就得到圖2(ii)。其次以圖2(ii)中行中禾(y)的系數5遍乘左行各數,四次減去中行對應的各數,將左行36和99兩數約分,又得到圖2(iii)。為求上禾(x)和中禾(y),以圖2(iii)左行下禾(z)的系數4遍乘中行各數,減去左行對應的各數,中行所得20和85兩數約分得4和17。再用4遍乘右行各數,減去左行各數后,再兩次減去中行各數,將所得兩數12和111相約得4和37,最后得到圖2(iv)。由此方程計算得:上禾(x)=9,中禾(y)=4,下禾(z)=2。很清楚,《九章算術》方程術的遍乘直除算法,實質上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解線性方程組的消元法,西方文獻中稱之為“高斯消去法”?!毒耪滤阈g》方程術,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顆明珠。
圖2
《九章算術》在代數方面的另一項突出貢獻是負數的引進。正負術曰:同名相除,異名相益,正無入負之,負無入正之;其異名相除,同名相益,正無入正之,負無入負之。“同名”、“異名”即同號、異號;“相益”、“相除”指兩數絕對值相加、相減。劉徽對負數的出現作了很自然地解釋:“今兩算得失相反,要令正負以名之”,意即正負是兩種“得失相反”情況的反映,并主張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,黑色算籌表示負數,或者用正、斜排列的方式分別表示正、負數。這個記載比國外早了七八百年。
第九章,勾股,計24題,講利用勾股解決問題,與測量和繪圖有直接的聯系?!耙杂呱顝V遠”,主要解決勾股測望問題,涉及勾股術、勾股容圓術、勾股容方術。
二、《九章算術》的教育價值
《九章算術》作為一部世界科學名著,聯系實際,題材多樣,由淺入深,在古代既便于教學又適合自學深造。即使到現在,它在數學教育領域還有著極高的教育價值。
1.有利于拓展學生數學知識面。
《九章算術》算題在取材上豐富多彩,引人入勝。具體涉獵小學八個方面教學內容:圖形的面積、長方體與圓柱體的體積、十進位值制、最大公因數、約分、分數四則運算法則、方程、負數。
書中很多算題只要稍加改變就可以成為比較好的教學題材,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?,F行教材是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,將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,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。而適時介紹《九章算術》記載的“半廣以乘正從”計算方法,則對于開拓學生數學視野,拓展學生數學思維,促進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打開一片新的天地。學生受此啟發(fā),還可將三角形轉化為“底一半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”和“底相等高一半的平行四邊形”等。
2.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方法。
《九章算術》作為傳世的數學經典著作,雖沒有直接闡述其數學觀,但通過其體系結構不難看出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。即通過觀察—分析—歸納—概括的過程,總結出抽象的結論,對抽象理論輔以一定數量的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。比如出入相補原理是貫穿《九章算術》一條基本原理,其中蘊含化歸、數形結合、構造數學模型等思想方法,利于學生創(chuàng)造性思維的培養(yǎng)。同時,對于學生從數學史的角度,找尋目前正在學習的數學知識的本源,亦有一定的借鑒與探源作用。
3.有利于培養(yǎng)正確的情感態(tài)度和價值觀。
《九章算術》對中國數學的影響與歐幾里得《幾何原本》對西方數學的影響是一樣的。古代數學家大都是從《九章算術》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的,以至于許多大數學家都曾為它作注釋,最著名的有劉徽、張蒼、耿壽昌、李淳風等人。唐宋兩代都由國家明令規(guī)定為教科書。1084年,由當時的北宋朝廷進行刊刻,因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。
在課堂內外介紹這些算題,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,激發(fā)他們對數學的興趣,而且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國古代在數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這對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增強民族自豪感、振奮民族精神大有好處。
參考文獻:
1.梁宗巨.世界數學通史【M】.遼寧:遼寧教育出版社,2000.
2.李文林.數學史教程【M】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9.
3.李菊梅.《九章算術》的教育價值[J].碩士學位論文,2010.
本文發(fā)表于《小學教學》,2014.05下.48~49.
3200字